字体:大 中 小    
		护眼
    	关灯
	上一页
	目录
	下一页
	
		  		第296章、道家跟肥料有什么关系?  (第3/9页)
一捺虽然不像蘸墨书写的那样齐整,但也好辨认。    这一幕看着有些神奇,但陶仲文却还是挺平静的。    “成了成了!”张佐却好像比他更加兴奋,“陛下,若以此法写密信,大有妙用!”    朱厚熜轻笑一声:“何用如此费劲。陶道长知道此法?”    两个观众的反应不一,朱厚熜自然看在了眼里。陶仲文闻言行礼:“略有耳闻。”    “可知其理?为何葱汁蒜汁有此效,有些物事之汁液便不行?”    “万物俱有其性。葱蒜辛辣之物,火性。纸张草木造就,木性。火克木,葱蒜汁液与文火内外交攻,便将那纸张灼焦,显出字迹。”    金坷垃听陶仲文侃侃而谈,很是佩服。    朱厚熜只能无语。    听上去似乎很有道理,其实根本不是那回事。    这些所谓“简单又易做的化学小实验”,朱厚熜还是当年看一些科普文章和小视频时觉得有趣记住的。    分明是因为它们汁液里的植物油和其他一些成分的燃点更低,率先就被烤焦。    “那下一个实验,看看陶道长有何见解。”    张佐闻言就紧张多了,因为这一个“实验”,他试过好多回了,也就之前成了一回。    现在,他先记着陛下的叮嘱,取了汤匙来。    四勺糖,一勺碱粉。    朱厚熜默默地看着他cao作。    此时,民间还是大量都吃着“酸面点”。    是他们不知道加点碱粉味道会好吗?当然知道。《齐民要术》里就记载了制碱之法:取大麦秸一斗,水浸七日。取出晒干,捣碎为末。入石灰三升,熬之,去渣得碱二斤许。
		
				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